維安警變柔軟 慈濟發放有愛有智慧

整齊排好椅子,拉出安全防疫距離;只開放有發放單的居民進入現場,而且一一量體溫並清潔、消毒雙手……泰國慈濟志工突破困難,在嚴峻的疫情之下發放生活包,現場井然有序,令前來協助的警察人員讚歎:「不僅能減少人潮聚集,更能將物資送給最需要幫助的鄉親。」

謹守防疫 送愛如常

因應新冠疫情對弱勢家庭的衝擊,泰國慈濟志工陸續為弱勢家庭發放生活包,4月25日在曼谷市廊卓區舉辦第二場,過程謹守防疫規範,事先就將人潮分流,只要用手機掃描發放單上的QRCode就可以確認身分、場次,搭配完善的領取物資流程,居民在最短的時間就能順利領到生活包,而且還貼心安排長者動線……

 打零工幫忙人家清掃房屋的充阿嬤,近期都沒有工作,慈濟的生活包讓她不必再憂慮一家三口的溫飽問題,緊鎖的眉頭也才舒展開來。 

這分生活物資除了為居民帶來溫飽,也讓他們有了力量和信心度過難關。宋妮女士一家三戶共十二人,在學校旁賣點心、飲料維生,自政府於3月18日,宣布緊急關閉所有學校,延至7月初開學,讓她完全沒有收入,先生是建築工人,疫情發生,工作也停擺。

「每天看到現金日益減少很擔憂。因為要等到學校開學後,才能正常工作!」領到物資後,她終於能安心。

關鍵字

舉牌表心意 美醫護感恩慈濟作後盾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數持續增加,5月初,全美確診超過一百二十萬人,死亡人數已經逼近七萬人;慈濟美國總會志工持續送物資到醫院和社區,並在家中自製防護面罩和布口罩,幫助社區做好防疫。

守護醫療最前線

美國全境疫情緊繃,壓力最大當屬第一線醫護人員,醫院裡的各項防護設備與物資持續消耗,總有彈盡援絕的擔憂。而慈濟美國總會做為全美慈濟援疫物資調度樞紐,背後還有臺灣慈濟本會全力支援。

4月21日,兩萬個布口罩成品和一萬個半成品以及護目鏡抵達洛杉機;隔天,總會同仁馬上透過快遞把物資分送全美。洛杉磯志工收到物資,立刻捐贈給需要的人,社區的眼科診所收到自製的防護面罩表示很實用,「有了它讓人安心。」志工也陳恂滿則是特地到愛滿地聯絡處學習如何縫製布口罩,希望能在這一波疫情中盡上一分心力。

關鍵字

禁足蔬菜賣不出 奧莫克志工買來濟貧

豔陽下,慈青帶著青年志工在菜園忙著採收,這是菲律賓奧莫克大愛村農民用心栽種的蔬菜,也是他的收入來源,但眼前的蔬菜青翠肥美,農民臉上卻不見喜悅。
 
採購蔬菜 助農濟貧
 
原來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嚴峻,菲律賓奧莫克3月起實施行動管制政策,所有民眾都不能進出公共場所,蔬菜也因此無法運到市場上銷售。
 
4月18日奧莫克的青年志工整裝來協助農民採收。「我們正在採收蔬菜,準備要送給大愛村裡,一些長者和需要的家庭。」慈青普琳希思表示,慈濟志工發起採購小農們的蔬菜,送給弱勢村民。
 
知道慈濟採購是為了幫助村民,農民賓級另外捐出二十公斤長豆,盡一己之力。他說:「我種的菜 無法運出去賣,還好慈濟買下我們的蔬菜,然後送給弱勢的村民,這樣做很好一舉兩得。」
 
採收下來的蔬菜,志工整理乾淨,一一分類、秤重、打包、分裝。他們用臉盆盛裝,送愛到家。
 
「非常感謝慈濟,這幾年一直在幫助我們,尤其現在是防疫時刻,他們送來蔬菜還有大米,讓我們不愁吃非常感謝。」志工屢次伸出援手,大愛村民安娜琳好感動。
 
收到新鮮的蔬菜,大愛村民安婕琳迫不及待:「謝謝志工今天送給我們蔬菜,我可以早點做晚餐給我的孩子吃。」

關鍵字

慈大隊 成功研發COVID-19檢測試劑

慈濟大學、臺北慈濟醫院、中研院合作開發出新冠肺炎IgM/IgG雙抗體檢測試劑,十分鐘就可驗出初、中、後期感染者。慈濟大學研發長黃舜平教授表示:「慈濟大學團隊與中研院吳漢忠研究員以及楊安綏研究員合作,開發快速抗體檢測試劑,能夠精準測出受感染者血液中的IgM與IgG兩種抗體,只要少量血液檢體,毋需機器,十分鐘即可知道是否曾經感染新冠病毒。」

今天(5/11)包括中研院吳漢忠研究員,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蘇文麟主任,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研發長黃舜平,鄭文琦博士等,共同向社會大眾發布這好消息。

中研院促成平台 慈大北慈院合作

在疫情爆發之初,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即快速整合國內學研單位,形成「COVID-19 合作平台」,各開發平台定期開會並回報進度,讓抗疫的研發工作加速腳步。

慈濟大學及臺北慈院亦為「COVID-19 合作平台」成員之一,參與新冠肺炎抗體檢測工具的開發。此次的成果顯示此平台成功整合了各學研單位的力量,迅速推動了COVID-19各項檢測試劑及方法的研發。

慈大劉怡均校長表示,慈大有著許多優秀生醫研究者,也應帶著學生投入其中,這正是「學以致用」最好的機會,因此由黃舜平研發長組起了「慈大隊」,經歷兩個月不眠不休,成功研發雙抗體檢測試劑。

中研院吳漢忠研究員致詞表示,這次與慈大合作開發試劑成功,證明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解決人類的疾病。尤其是在未開發和醫療不足的地方,更需要方便快篩的檢測方法,透過慈濟大愛,可以將試劑送到需要的地方。

關鍵字

2020佛誕祈福 全球54國「線上浴佛」祈弭疫

2020年佛誕節由慈濟擔任全球「線上浴佛祈福」轉播,邀請十方大德線上祈福。因應疫情,在台北臨濟護國禪寺、花蓮靜思精舍的戶外浴佛台舉辦,由法師帶領全球「線上祈福」,更配合政府防疫規定控制人數。全球5大洲儘管有時差,透過科技無秒差,雲端浴佛匯聚祝福。佛教界諸山長老、法師們齊念懺悔文、祈福文,台北臨濟禪寺住持悟潔法師、花蓮靜思精舍證嚴法師開示,祝福疫情消弭。在台北臨濟護國禪寺有30位法師,在花蓮靜思精舍則有62位法師帶領16位清修士、32位包含慈濟四大志業執行長、主管們虔誠禮敬。

關鍵字

慈濟53.靜思精舍50

1966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是慈濟五十三年歷史的開端,往後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為慈濟周年紀念日,臺灣乃至全球慈濟社區道場都舉辦相關活動紀念與慶祝,並於5月第二個星期天舉辦「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慶祝活動。

1969年農曆3月24日,靜思精舍正式落成,今年正逢五十周年,甚為殊勝。

關鍵字

澳洲 醫行十五不停步 點燃熱情暖暗角

自1980年代起,隨著發心的志工、會員移民海外,或從海外僑胞風聞慈濟義行而專程來臺見證與取經,慈濟志業的腳步開始逐漸拓展至全球各地;及至1991年慈濟全面啟動國際賑災後,有時也會透過賑災因緣,逐漸在當地結合志同道合的當地人士參與慈濟、推動會務。

隨著慈濟志業在海外慈濟志工以自力更生的理念推動下,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具體工作,也產生了因時、因地、因人與適應各國法令而產生的各種特色。證嚴上人曾說,海外慈濟志工身處種族文化、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必須具備寬廣的心胸、無量的大愛面對苦難眾生;只要心寬、愛大,自然就不會因為宗教、種族而起分別心,只為救助眾生的苦難而專心致志、盡力拔苦。

海外慈濟志業的推動,常因個別會務需求,不定期與花蓮本會進行聯繫,報告會務進程;而為讓各國慈濟志工可以互相交流、學習,慈濟基金會於2010年開始舉辦「慈濟海外會務報告」,該年有來自新加坡、菲律賓、南非、印尼、美國、香港、泰國、紐西蘭、馬來西亞及澳洲共十個國家地區志工,報告會務概況與成果,並交流志業推動經驗。自此,海外各地志工也開始形成默契,每年均會約定時間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向上人報告會務概況與成果。

由於2016年適逢慈濟五十周年,全球各地慈濟社區道場均舉辦相關活動,慈濟基金會也進行多項大型活動,已固定於每年三、四月間的「慈濟海外會務報告」緩辦一次。闊別兩年之後,慈濟基金會於2017年4月7日至13日再度舉辦「海外會務報告」。

上人曾於2012年讚歎:「每年,我們看到在不同的國度裡,人人的心向就是那樣的篤定,那樣的正確。所以『靜思弟子雲集,法親菩薩道場,宿世善友預約,每年心靈山會。』」

關鍵字

開齋節種希望 幫難民找方向

德國慕尼黑慈濟志工范德祿與陳樹微,長期關懷當地難民,甚至在齋戒月期間,也常常到離家四公里處的難民營做陪伴。而他們發現到這些難民們因為無法在當地工作,整天無所事事、毫無目標,因此范德祿、陳樹微決定,邀請難民來自家的果菜園種菜,期待收成後不但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再分享給其他難民。

小田開墾很專業 愛的耕耘生無量

開齋節成為開墾日,6月16日(2018年)這天慕尼黑慈濟志工從難民營邀請了六位年輕力壯的男士,趁著開齋節日啟動開墾種菜作為另類的慶祝方式。貼心的志工也為他們做好初步的規劃,先讓大家從小部分的農地開始種植,代表大家未來的新方向,往後種植成功,再漸漸擴大,表示無量從一而生。

志工陳樹微表示:「很高興今天是因為他們,難民的穆斯林開齋節,所以我們特別選到這一天來整地。」拿出預先準備足夠的除草與種菜工具,一群介於二十至三十八嵗之間的難民們也準時來到菜園集合,在志工的帶動下,大家一起除草、鬆土,各個有事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