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游崇瑋
科莫多龍(Varanus komodoensis )全長可超過三公尺、體重可超過一百五十公斤,是世界最大的蜥蜴。既然是蜥蜴,科莫多龍(Komodo Dragons)又為何被稱作「龍」呢?其實在蜥蜴類群之中,被俗稱為龍的物種,科莫多龍並非唯一特例,其它還有像是台灣特有種牧氏龍蜥(Diploderma makii )、中南半島的綠水龍(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馬達加斯加的國王變色龍(Calumma parsonii )、被稱為飛龍(Flying Dragon)的可滑翔飛蜥(Draco spp.),以及用《魔戒前傳:哈比人》中的著名魔龍「史矛革(Smaug)」當作屬名以及俗名的巨型環尾蜥(Smaug giganteus )等等,都是相當經典的案例。所以,我們可以大致歸納這些蜥蜴的外形特質,就可以理解為何牠們會被稱作「龍」了。
比起其它「龍族」,科莫多龍的鱗片沒有那麼誇張的特化,但除了體型巨大之外,還有個別具特色的「想像」,那就是不時吐信的鮮紅色舌頭。有個有趣的傳聞︰初來乍到的西方人遠遠地偷看這頭令他們驚嚇萬分的巨大爬蟲類時,看到牠們時不時地吐出鮮紅色的舌信(其實牠們是藉由這個動作達到類似嗅覺的功能),以為牠們就像傳說中的西方龍一樣正在噴火,既然會噴火,那肯定就和龍脫不了關係囉!
但是,以上描述都只是代入了人們對於西方龍的想像。那麼科莫多龍是否真的和恐龍有親戚關係?或者是恐龍的後代?其實科莫多龍和恐龍之間的親緣關係,幾乎相同於一般常見公園樹上的攀木蜥蜴和恐龍;換句話說,恐龍和科莫多龍之間唯一可以扯上關係的,就只是牠們同樣都屬於爬蟲綱(class Reptilia),但彼此之間是非常、非常遠的表表親了。若真要說有什麼生物和恐龍是近親,那毫無疑問就是身為恐龍後裔的鳥類了。
世界最大的有毒動物
科莫多龍只分布在小巽他群島中的五個島上,分別是科莫多(Komodo)島、林卡(Rinca)島、弗洛勒斯(Flores)島、莫堂(Gili Motang)島以及達薩米(Gili Dasami)島。這些彼此相距不遠的小島,總族群量只有大約四千隻,數量不多且分布局限。牠們棲息的小島風景優美,草原及大海風光都讓人感動。著名博物學家華萊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在一個半世紀之前航海途經這裡,當時他可能也醉心於這些群島的美麗海景,但迫於現實的經濟壓力,讓他誤判這些只有極少量森林的乾燥小島,不會有他所需要採集的珍貴物種:天堂鳥以及美麗甲蟲,因此,華萊士錯過了登島調查的機會,也錯過了向世人介紹這些巨大爬蟲類的機會。直到一九一○年,才由一位荷蘭移民官員范.漢斯布魯克(Van Hensbroek)取得第一件標本,並經由另一位荷蘭科學家彼得.歐文斯(Peter Ouwens)描述,發表了這個震驚世人的傳奇物種。
近年來,科莫多龍的研究進展快速,讓我們得以更深層地認識牠們。比方,經由澳洲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科莫多龍用來制伏獵物的手段其實不是來自牙齒上的細菌,而是牠們的毒液,所以科莫多龍不但是貨真價實的有毒動物,還是現存世界最大的有毒動物。也因為科莫多龍對於數十種的口腔細菌沒有什麼反應,促使科學家發現科莫多龍血液內含有多種的陽離子抗微生物肽(CAMPs,ca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s),雖然這種物質廣泛存在於包含人類的多種生物體內,但科莫多龍擁有高達四十八種的物質,其中四十七種具有非常強大的殺菌能力。這些CAMPs可以殲滅數種已知對於所有抗生素免疫的「超級細菌」,因此「龍之血」被視為人類未來抵抗超級細菌的重要武器。
經由英國倫敦動物園內圈養的雌性科莫多龍獨立產卵並孵化的案例,我們知道了《侏儸紀公園》內的經典台詞「Life finds a way.」(生命會找到出路。)所言不虛,科莫多龍確實可以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在沒有雄性協助之下,雌性也可以產下後代。由於科莫多龍在棲息島嶼上是頂級掠食者,沒有天敵,因此除了人類,唯一的威脅就是來自於其他同類。為了讓牠們在互相打鬥時不要受到過重的傷害,成年科莫多龍的皮下會形成一個骨化結構(Osteoderms),讓自己更能承受來自另一頭強壯科莫多龍的攻擊。很難想像,這些研究成果都只是大約近十五年內的事,代表著即便是像科莫多龍這樣有名的物種,人們對於牠們的認識還都只是皮毛,何況自然界中還有無數物種在被人們認識以前,就因為環境破壞而滅絕,這些物種的諸多可能性也就白白葬送掉了,非常令人惋惜啊!